積力所舉,眾智所為
讓語文備考不再是一場孤獨的跋涉
——石家莊市第二十五中學“2021語文組中高考研討會”
孔子謂“不學詩,無以言”。習總書記也指出:“要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語言文字雖然是人類交際、思維的工具,但是學習語言文字不僅僅是掌握一種工具,更是在構建、營造一個人的精神家園,教語文課不能重分輕德,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人文思想才最為可貴。中高考語文試題同樣堅持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立德樹人、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自然融入試題之中,加強對考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考查和引導,注重教考銜接,在平穩(wěn)創(chuàng)新中凸顯語文學科特色。
新時代,新征程。為加強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語文教學指導,做好課程標準與高考備考的有機銜接,準確把握中、高考命題變化新動向,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滲透答題規(guī)范指導,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實效性,促進復習備考科學化、專業(yè)化。12月3日上午,石家莊市第二十五中學“2021年語文組中高考試題分析研討會”順利召開。研討會由語文教研組組長路彩芬老師主持,會議邀請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高中語文教研員李慎,裕華區(qū)教育局教研中心副主任,中學教研室主任李麗指導教學工作,全體語文組教師參會。
語文教研組組長路彩芬教師本著“交流、學習、研討、提升”的態(tài)度,從高考改革與雙減政策的當前形勢作為切入點主持此次研討會。
初三備課組長趙冬英教師率先做了題為“腳踏實際、厚積薄發(fā)、備戰(zhàn)中考——2022年中考備考研討”的發(fā)言,就當前中考試題進行詳細分析。她提到,復習教學中初三組教師始終堅持遵循三項基本原則:一認真研讀課標、中考試題,把握命題方向;二立足課本,夯實基礎;三精講精練,舉一反三,提升能力。從“積累運用”、“閱讀”、“寫作”三大板塊,結合學生具體學情,采取“三步提分法”,力爭做到積累運用不丟分、閱讀理解能提分、寫作必須增分。積累運用多次強調和糾正;古詩詞曲閱讀充分開發(fā)課本資源;文言文閱讀對相關知識進行遷移;現代文閱讀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以課內養(yǎng)課外;名著重視真閱讀、批注閱讀及整本書的閱讀;作文指導貫穿整個教學始末。立足教材的基礎上全面系統(tǒng)提高綜合素質,厚積薄發(fā),備戰(zhàn)中考。
高三備課組長韓卿教師作了題為“見微知著,上下求索——2021年高考語文試題分析暨2022年備考研討”的發(fā)言,就當前新高考試題的延續(xù)與變化進行詳細解讀。她指出,21年的命題落實了“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注重考查考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和核心價值等綜合素養(yǎng),并遵循《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基本原則,體現語文學科改革的穩(wěn)健思路。從考查的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和作文四個板塊,進行詳細命題特點的分析。現代文閱讀在全面考查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整體性的把握、深層次的理解、靈活性的增強、紅色主題的傳承;古詩文閱讀在繼承性的基礎上,呈現文體大變、覆蓋面廣、開放性強、核心素養(yǎng)的強化、反押題等的新特點;語言文字運用增強題型的多樣性、綜合性、實踐性;作文從變與不變兩方面,呈現立德樹人、古今融通的延續(xù)與文體轉變、哲學思辨的發(fā)展。千仞之山,登臨有道。希望能夠見微知著,把握高考命題動向,獲取上下求索的方向。
裕華區(qū)教育局教研中心副主任李麗主任從“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作為切入點,提出當前素質教育應該站高位,深思考。她從“立德樹人”、“核心價值觀”、“課程性質”、“課程標準”、“教材”、“四層考查內容”、“情境載體”、“名篇閱讀”、“思維”這九個關鍵詞對當前中考語文教學與備考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答疑與解惑。指導教師應該竭盡全力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素材對學生進行文化自信的建立,將課標及教材作為依據,深入挖掘生活情境,以讀書為要,運用準確的策略與方法,幫助學生不斷進行感悟與思考,從而達成以“必備知識、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核心價值”為考查內容的四層目標,以考促教,以考促學。
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高中語文教研員李慎教師以豐厚的學術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高超的報告技巧,從新高考“高精準”備考的多個方面,為大家奉獻了題為“天地之間的教學——做有層次可評價的教學”的精彩發(fā)言,這對一線教師應對新時代新高考的變化發(fā)揮著強有力的方向指引作用。她從“后考綱時代”中高考的命題依據出發(fā),進行細致對比,挖掘出高考在中考平穩(wěn)過渡的同時更加注重能力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甄別人才的功能更加突出。內容涉及現代文閱讀如何走出“迷?!保?/span>古詩文閱讀如何實現從“知識”到“能力”再到“素養(yǎng)”的實質性突破?作文備考如何從“提出要求”轉向更具實效的“操作”?語文高考試題將以何種方式呈現《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描繪的評價“圖景”。因此,教師需要更加關注認知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個人體驗情境及學科情境。不僅要關注形式,而是關注內容與形式的結合,內涵與外延的結合,過程與結果的結合。不管思維含量如何增加,文化意識如何濃厚,始終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在場意識,親自在,在進化,以此加強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知識遷移、鑒賞分析、思辨意識的提升。
最后,趙敏占校長對本次研討會作出“學以致用、備而不用”的總結發(fā)言,語文老師自己要有不斷成長、沉淀自己的意識,爭取做一位積極進取、學養(yǎng)豐富、讓學生心服口服的語文名師,讓語文教學再上新臺階。
本次研討會為我校初三、高三教師備戰(zhàn)2022年高考明確了復習方向,找準了第一輪復習精準發(fā)力的著力點,與會老師紛紛表示收獲頗豐。即便是非畢業(yè)年級的教師也表示收獲巨大,更加堅定了未來的教學方向。會后,依然有很多老師留戀不已,回味不斷,沉醉其間。獨行慢,眾行遠,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深度學習,聚力備考,必能提升初三、高三復習備考的科學性、有效性。昔有蘭亭風雅會,今有二十五群賢集,愿心棲息夢歸處,不負我輩韶華年。
文稿 / 郭美伶
圖片 / 趙小涵
審核 / 梁文智